top of page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撰写:约翰 ·  摩根​,2019年4月3日于北京

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my dearest father.

後天清明節,父親百年祭,特撰文致親愛的父親!

父親,校長,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最大貢獻之一:

建立了中美建交後的第一所中美姊妹學校,接著十多名訪問學者被派往南卡州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IMG_7451.JPG

上图1981年,山西省長、教育厅長、太原工學院院長、醫學院院長以及父親与南卡大學副校長(教務長)Bokosky一行合影,中美建交後第一個大型美國教育代表團訪華。

Screen Shot 2019-04-03 at 12.37.59 AM.pn

图示来源:哈佛大学研究镜像神经元研究中心(点击图片,了解详细信息)

This video segment, adapted from NOVA scienceNow, introduces the latest research on a system of neurons that plays a part in how people relate to each other. - 美国PBS LearningMedia网

書法如果不與科學結合,它將會死亡。

Chinese Calligraphy is going to die, unless it becomes more scientific.

 

意义/目的

对镜像神经元的研究,有助于跨文化探索与研究,

在此不对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另有专题探讨。

The study of mirror neurons helps to

strategically develop cross-cultural studies.

脑科学与艺术

This is Your Brian on Art

~镜像神经与艺术的关系

"The mirror neuron interprets art and aesthetics,

and art subverts aesthetic standards in art."

”神經元诠释一切艺术美学,艺术颠覆一切美学标准“ ~约翰 · 摩根

写作说明:英文译为华文,华文翻译尽力保留英文文法,目的以英文思维来阅读华文文字

什么是镜像神经元?

What is Mirror Neurons?

1992年,人类在大脑中的前运动皮层,辅助运动区域,初级体感皮层和下顶叶皮层中发现了镜像神经元。

In humans, brain activit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mirror neurons has been found in the premotor cortex, the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the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and the inferior parietal cortex.

镜像神经元理论认为脑神经元与同情心有密切关联,认为这些脑细胞在人类语言中作用巨大,起着关键性作用和发挥着巨大的超强能力......更多体现在模仿(mimic)和匹配外界情绪(match moods),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行为作实施传递,表现为同理心,模仿心的各种行为。

The mirror neurons theory suggests neurons might be involved in feelings of empathy, while others think these brain cell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human abilities like speech. We tend to mimic and match mood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behavior as empathy.

 

(其他理解:镜像神经元理论指的是感知自己和他人运动并且进行运动监测的一些神经结构。通俗说,我们如果没有把他人当成自己,别人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就理解不了了;在认知和机器学习当中这个叫迁移。如果事情和事情之间不是镜像的,事情就没有办法迁移,用旧有的结构去学习新东西,我们很难学会。)

 

科学与艺术的相遇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和科学这两个领域被认为是独立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但这两个领域的关系并不总是如此。从欧洲的亚里士多德到中国的谢赫,许多古代的理论家都在对人类自然属性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欣赏艺术的品位。在亚里士多德的情绪反应理论(Aristotle’s text on pathos)和谢赫的“画论六法”中我们都已经看到他们对“精神移情”的认识,那就说明,即使是如此早期的理论家,都已经对现代神经科学的成果有了敏锐的预期。(来源:click HERE

 

在这里我将探讨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内容。我相信"神经镜像与艺术”理论可以改变我们对艺术与艺术家的认知,特别是艺术跨学科研究和思维的理解。

 

关键词:

  • 镜像神经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

  • 同理性(empathy)

  • 模仿(mimicry)

  • 沟通(connection)

 

-----------------------------​

正文

試想一下,无论是在剧院看演出,还是在博物館赏识藝術作品,你也许会非常开心,你的一些行为举动也许还会违背某种社会习俗等约定俗成的逻辑性惯例。当我们处于一个有很多陌生人的场所时,我们被众多的视觉信息和非正常举动以及大量的图像所包围时,对作品的理解需加以解释后方可明白的“无字符号/wordless“语言,比如,中国书法,一旦你理解了其含义,我们的情绪就有可能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某种反应,在此情境下,你也许还会有种尴尬和羞涩感等。

 

然而,在一个美好浪漫的夜晚,当我们在现场观赏一种表演时,我们会以某种方式克制自己的情绪,悲喜感伤之表情和行为,甚至会我们失控和迷失了自己;有些经验和感受也会唤起自我,感悟与艺术相联系诸多的其他事物。2018年7月,法国汉学家Françoise Dautresme 在书法家赵宏教授的书房观看他写字时,甲骨文的笔画和线条不停地唤起了法国专家的感知,她重复着说:这是认知神经科学,书法与大脑科学应该联系在一起。

这是如何发生的呢?

为何艺术如此的奥秘,其答案需要在科学中去寻找,(而非从哲学家那里)。艺术被认为是人类心灵的域名(domain),但它的位置和路径应始于人类的大脑,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艺术对大脑有着巨大的影响。复杂的大脑区域系统瞬间对外界产生感知和承担着对外界信息释解的任务;这就是人类利用脑成像和神经科学的其他工具来探究艺术与大脑之间的关系,此乃当下美国神经美学领域正在做的新型的学科研究。

无论是看音乐会,一台戏剧,歌剧还是芭蕾舞演出,在现场观看表演都是一种神经系统被撞击的经历。让我们以芭蕾舞剧“天鹅湖”为例,当你一坐下来的那一刻,神经系统就开始在你脑细胞中畅游了。

 

就此内容,我采访过很多知名的既研究神经科学又研究艺术的科学家们。从他们的研究成果看,他们提出了人类大脑思考艺术的新方法,以及人类大脑如何与艺术相关联,我整理汇编后,这里介绍几位他们的理论。

 

1)在人群中尽享娱乐之欢

社会交际和沟通,聚会是我们人类作为物种一个巨大的优势之一 - 人类这种物种的本事是我们通过模仿他人的方式,再从他人那里获得了学习;我们非常关注周围人的情感和行为,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例如,如果你曾经历去过一个由群体行为构成的行为艺术(performance-art)。(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的艺术),除了你之外没有其他的观众,你会感觉有点暴露自我和一种尴尬,类似这种场合,我们通常不太喜欢离开群体;我们会渴望与众人有种无形的沟通感和社群的联系。我们会从周围的人中得到一种暗示,无论是在棒球场上,电影院还是音乐厅,喜欢处于这类交际的大环境中,当我们走进人群的那一刻开始,情境会帮助我们的大脑理解到周围的其他环境。

 

一名体验过丰富的社交和感官环境的观众,其大脑诸多的部位都涉及和参与了周围的环境,包括颞顶交界处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社交脑网络”,并对面部表情进行解码;“社交脑网络”也被用于社交时的感知活动,就像我们感觉到了旁边的人有疲惫的表情那样。

 

“镜像神经元系统”中含有特意代表动作的细胞。“镜像神经元系统”可检测周围的行为与环境,并允许我们与周围人的行为产生协调性和互动性 - 当剧院的灯光昏暗下来时,小众观众开始鼓掌,大家跟着就一起鼓起掌来。它还有助于我们感知强烈的情感并向周围去传播这些感知和情感。当我们感到身边的人的感情时 - 他们的悲伤,惊讶或高兴 - 我们自己的情绪会感知周边的情绪并且放大这些情绪。

 

这种社会联系(social connection)是我们大脑关键功能的一部分:此乃人类行为之常事,社会联系( social connection)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们内心世界和外在周围活动关联的一种评估。

 

2)不可抗拒行为

大脑的主要部分主要涉及其活动和向肌肉发送活动的指令,以便身体可以发出动作,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的行为产生响应的动作,此行为甚至具有生存性。

 

行为、动作、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这些因素大脑会受到高度的刺激 - 所有这些均有可能影响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成功,这些基本元素综合体现在了我们观看“天鹅湖”的体验中。

 

但,我们不仅被其他人群动觉察到我们的作行被他们所感染。我们的大小动作,根据镜像系统理论,我们的大脑通过周边他人动作自动去模仿(mimics)。

 

当一个舞者跳跃或转身时,我们可能会同情地感受到一种飙升的感觉。

 

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可将他人的行为映射到我们自己的体感系统中,该系统通过大脑和身体传达这种感觉,来帮助我们感知他人。这就使得我们能将表演者的单独动作化为心理上丰富的语言,舞蹈家一连串舞动跳跃成为向往某种情感的表达,因为我们会自动去掌握演员身体中的那些情感。即使在没有台词的舞蹈艺术中,凭借我们大脑的同理心,我们也可以开始发现其深刻内在的含义和其中的一种故事。

3)浸润于故事之中

 

叙事者以有效的方式将信息从一个人的大脑中传递给另一个人的大脑。我们可以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从他人已获得的经验来补充自我的学习和理解,而非亲自去参与其中,这就是为什么故事的讲述对观者具有强大的力量。我们踏上别人已经构建好的旅程,就像我们在看“天鹅湖”那样(“天鹅湖”是一个构建好的版本),我们可以与剧中的角色去一起经历那些苦与乐,而无需去亲身感受剧中人物所煎熬过的痛苦经历。

 

“天鹅湖”讲述了一个关于善与恶的非常感人的故事。奥黛特公主(Princess Odette)是主人公,她被咒语所控,她过着双重生活,白天像天鹅一样,晚上是一个女人,直到她找到自己的真爱,生命才有了巨大变化。

 

齐格弗里德王子(Prince Siegfried)在她面前承诺,性感巫女奥迪勒,也就是“黑天鹅”愚弄了齐格弗里德王子后,他违背了自己原有的誓言,这样王子背叛了奥黛特公主。

 

“天鹅湖”以悲剧告终 - 然而,我们却喜欢这样矛盾的心情。

研究表明,我们更多倾向同情那些故事中悲伤的角色,这可能会激发人体安慰和牵挂两部分的响应的荷尔蒙激素的释放,其结果是神经系统的活跃度增加了。

 

让我们回到观众的大脑,与人们来分享已有的脑感受的丰富情感与体验,以使得观者们从中获得一种美好的感觉。

 

4)艺术的逻辑点燃神经系统

 

科学家对艺术各个方面研究后得出了结论。他们认为,某些外界的因素尤其会更多的刺激人的大脑。对此,神经科学家维莱亚努尔 · 拉马钱德兰博士(V. S. Ramachandran)从历史与文化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中发现了几个具有普遍性的艺术法则和定律,这些原则有力地激活了我们的大脑视觉系统中心。理论上,他们涉及到了“进化的生存反应”(evolved survival responses)。在这些发现中是:“隔离法/isolation”,“对比法/contrast ”和“隐喻法/metaphor”,这些法则在“天鹅湖”剧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隔离法:选出来一个元素,大脑阻挡其它感官的信息,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所选定的元素上。这样就放大了我们情绪和反应,特别是当被选元素简化为最基本的极简要素时。公主奥黛特(Odette)与其他演员分开来,这时奥黛特只用几个简单的手势舞蹈动作的表演,人们就很容易识别出她就是天鹅。

 

对比法:当边缘不同时,大脑最有能力检测这种不同性,特别是对于彼此相邻的物体。 “天鹅湖”的黑白配色方案可将主角与其他要素分开。产生强烈对比,凸显天鹅的存在性。

 

隐喻法:将看似无关的元素联系起来可以提升情感和同理心。我们的大脑从奥德特的天鹅动作中可创造出新的含义,这加深了我们对她痛苦的感知/perception。

 

5)身体激发不同情感

神经科学家朱莉娅 F. 克里斯滕森和她在伦敦大学城的同事们让受试者体验短暂的,无声的芭蕾舞演员视频,以既无音乐也无表情的舞蹈来影响他们,并评价他们被视频引发的情绪。

 

柔软,弯曲演员的身体外形和开放式形体引起了观者积极的感受,就像观赏奥黛特公主(Odette)飞一般旋转身体的意象感那样的突出感受。

 

身体表现的紧张,释放的是(triggered )一种负面性情感(emotions),例如黑天鹅的头,不对称的舞蹈动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十分惊人。

 

6)音乐是最完美的合作者

 

在另一项研究中,克里斯滕森和她的同事们向受试者展示了无声舞蹈和含有音乐的视频片段。受试者指尖带上了检测汗液分泌的装置来监测情绪的反应,当音乐和舞蹈相匹配时 - 即悲伤的音乐加上悲伤的舞蹈 - 报告里显示出受试者的身体反应非常强烈;如果音乐与舞蹈不匹配,则反应就比较弱。

(我们也将以同样的实验方式,对书法的书写过程进行实验,例如:我们告诉受试者将要书写的文字内容,以甲骨文书体来书写,观察受试者对全过程的反应和采集他们情绪数据)

 

当情感与音乐和舞蹈和谐精致相结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一些特殊情感,比随意组合更为震撼。

 

7)集合各类元素于一体

 

当你去看芭蕾舞剧 - 或其他节目 - 你进入一个高度体验和自我控制意境。如果所演内容按计划去动作,所有元素都会产生一种“共享意识”(shared consciousness)。实际上,人的数十亿脑细胞正在与其他数十亿脑细胞相互发生作用,产生着细微相互间的联系,这个几乎是无法逃避的,这些细胞与在现场的大脑联系在一起。大脑会自动调整自我,一刻间的开始,很快我们就感受到了舞台上的动作的感觉以及其中的意义,一个故事在展开,将我们大脑与表演者联系在一起,回应特定视觉线索的磁性,体验音乐和动作交织时的高度情感,甚至与周围人的连接。就像艺术家、编舞、导演,剧作家、作曲家和表演者们 - 一起来完成他们的计划一样。这种神奇的转变始于一个大脑的架构,这就是人类的大脑。

 

艺术进入人类大脑中已有了数万年之久,每一种人类的文化皆如此。然而,科学家们才刚刚开始研究和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感知和创作艺术的,以及为什么。像许多艺术品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大脑是一种神秘的对象。尚未发现的一个秘诀是如何将脆弱的物质褶皱锁定在我们的头骨内,不仅可以设想艺术,创造艺术并思考艺术,还可以通过大脑去体验艺术,从头的外部,身体的外部,到空间,时间和自身的现实中体验这些艺术。

小结:

到此,我基本上将神经元与天鹅湖艺术以及对几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分享就结束了。在结束此文之前,我再就神经元的理论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镜像神经元与艺术的关联以及重要之处,也表现在另一种神经科学的秘密体系中——神经化学犒赏系统(neurochemistry of reward),这种机制通常与大脑的奖励中心(伏隔核)的多巴胺释放有关。人类大脑的长期进化致使我们在看到愉悦或与己喜爱的事物时,大脑细胞会分泌多巴胺施以犒赏。这种多巴胺的分泌在不同情形下都会出现,比如我们看到美貌佳人之时,独特的艺术品、流行服饰、故乡与美丽的自然,尤其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因为电影是综合艺术和认知科学的结晶,具有独特的代表性,这些都会触发多巴胺的分泌,我们之所以会愿意多看几眼法拉利即是这个原因,这样的观看增强了我们的愉悦感。这种神经犒赏系统(neuron reward system)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我们对艺术的审美力量的。或者说,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种特定类型艺术的力量,我们必须了解导致它出现的特殊经历和不同的创作和表现语言形式。如果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一个特定的个体倾向于某一特定的形式时,我们就必须知道他们所观察到的频率和强度,才能了解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这些元素(component/element)已经被嵌入神经,造就了个体的艺术审美。这样的例证也很多,例如:姜淼艺术多维度的批评对启发和感染观者的能量所建立的连接,以及其视频中作品和音乐的和谐共存的感染对神经元细胞的刺激,张大我水墨视频语言与神经细胞元的连接,胡又笨艺术片的别具匠心,特别是震撼人心的2015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以隔离法创作的5000年汉字书法史基于神经元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些实践性研究,这些课题非常成功。(以上名字的粗体字均可点击进入观看相关的艺术视频,以感受个体神经元的刺激与连接。)

 

镜像神经元理论是认知科学中神经学体系的分支科学系统,近五年来,世界中国学研究会约翰 · 摩根全球中国汉字文化研发实验室(John Morgan Global Laboratory of Chinese Writing©)致力于汉字艺术跨学科研究的其中一个研究环节即汉字书法与神经学的研究。

 

约翰 · 摩根实验室宗旨:

 

将认知、文化和神经学融合在一个优雅且引人入胜的叙事中,

去探索汉字文化对人类的巨大益处,这是一个具有宏大启示性的工作。

"Brings together the cognitive, the cultural, and the neurological in an elegant, compelling narrative to explore the benefitS of Chinese writing to humanS. A revelatory big work."

约翰 · 摩根实验室在汉字书法与西方剪贴(Cut-outs)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镜像神经绘画实验研究中,我们关注做为语言的汉字书法具有独特和典型的语素文字(logogram or logograph)在视觉艺术中的特质,这种特质在视觉艺术中具有广泛性,可被任何人接受。重要的发现是,我们在实验研究中,被超现实主义化了的汉字书法绘画,具有了图形与人类语言双重功能和意义。如神经元定义所说的,“大脑神经元除去对视觉动静行为的主要连接和刺激外,神经元脑细胞在人类语言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很大,有着关键性作用,发挥着巨大的超强能力”,作为语言的汉字书法的功能与其定义中的两方面均相吻合了,即:汉字书法作为图形艺术和语言两方面的功能是刺激镜像神经元的基础元素。显然,这主要是对于那些母语为汉语和汉语为第二外语的人来说,他们可以感知到这种双重功能,当然,当艺术需要被诠释的时候,具有艺术图形的汉字也就变成了单纯的艺术品,艺术品和旁观者通过神经元自然连接在了一起,因此,汉字书法与西方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大脑神经元结合后,其无论是模仿,主体与客体刺激与被刺激将会转变出独特的新的艺术结果,即一种新的艺术作品的诞生。

 

作为语言的汉字本身具有普适的图形性,这是汉字艺术的特殊性,而其特征的普适性是基于人类大脑对艺术的有效关联能量的普适性造就了艺术本体的普适性吗?孰是主体与客体?这也许是实验室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解决这一课题的意义在于精准把握艺术跨文化传播有效性。

 

我们在实验中,就艺术作为主体与来自艺术家作为客体,或旁观者,或模仿者镜像神经元连接为基本程序,为了便于逻辑思维与推理和理解整体顺序的便捷性,设立一个基本“数学”公式,该基本公式为:U1+D2+U3=I4/M4 (uncoding1 + determining2 + understanding3 = interpreting4 info or Mimesis)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神经元的关联关系与顺序,基于书法艺术之上的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绘画镜像神经的连接,西方艺术家既是旁观者也是模仿者更是艺术品的创造者,西方艺术家基于汉字书法传递于其镜像神经元后所产生的同情心与模仿变为信号后发生能量创作新艺术品;书法与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是在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连接与模仿,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神经元连接与刺激,在中西方跨文化的交际中,具有一种取之不尽的无限性。一个空前的神经元连接,犹如万物之中异花授粉以(Cross-pollinated mind concept)孕育新生命那样的奇特现象一样,这种文化上的循环刺激与连接使得汉字书法与西方艺术的交际成为一种无止境......。

这种无尽的循环令人欣慰,在两种不同艺术文化之下,其价值体现了一种艺术作品新“生命”的产生所具有了强烈的不同性,这是艺术与科学的最大价值。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同?除去绘画理念之外,根本的不同来自于东西方文化身份的不同,新艺术生命的出生,具有价值革命性,是最令人兴奋的事,科学家们形容的好,镜像神经细胞,一种“塑造文明”的細胞(The cells that "shaped civilization")。

 

下面的课题是构建汉字艺术与神经元系统传递效果的实验研究:

  • 汉字艺术如何刺激和提升西方观者的脑神经元细胞

  • 汉字艺术、博物馆、画框风格式样设计、故事片等计划与镜像神经元的连接中强弱体验

  • 镜像神经元与《观象 无形》舞台演出的考量

  • 文房四宝文化与镜像神经元连接的考量

  • 脑神经元细胞对汉字艺术的疲劳测试实验

  • "数学"公式:解码视觉信+确定视觉信息+理解视觉信=解释信息(观众(观察者)心灵的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包括解码视觉信息确定视觉信息理解视觉信息解释信息 - 这些信息的处理均取决于一个人的先前生活经历,情感记忆和特质)。

 

总之,在这个神经元主题之下,我必须把阐述大脑运作的规律作为前提。大脑运作是人类基因遗传的一主要部分,因此它们具有有效的普适性。我们可以考察世界上任何一个类别的艺术来说明中间的相关联关系。这就是一把万能钥匙——镜像神经元理论!

特别感谢:

Julia F. Christensen, 伦敦大学,伦敦华尔伯格研究所。

Emily S. Crossm, 威尔士班戈大学。

Apostolos P. Georgopoulos, 明尼苏达大学。

Uri Hasson, 普林斯顿大学。

Corinne Jola, 苏格兰阿伯泰大学。

Charles Limb,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V.S. Ramachandran,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Semir Zeki, 伦敦大学。

“通过当代艺术重新定位神经美学”/作者:Mckay, Sally Jean

通过艺术的普遍联系:镜像神经元在艺术生产和接受中的作用

在人类大脑的进化中,史前艺术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

Special thanks to:

Julia F. Christensen, City, University London and Warburg Institute, London.

Emily S. Cross, Bangor University, Wales.

Apostolos P. Georgopoulo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ri Hasson, Princeton University.

Corinne Jola, Abertay University, Scotland.

Charles Limb,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

V.S. Ramachandr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Semir Zeki,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Repositioning Neuroaesthetics Through Contemporary Art/Author: Mckay, Sally Jean

Universal Connection through Art: Role of Mirror Neurons in Art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What prehistoric art tells us ab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human brain-By Katy Waldman

参考:

  • 谢赫(479年—502年),南朝齐梁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评价了3世纪至4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 不列颠百科全书

  • 维基百科

  • 哈佛大学研究镜像神经元研究中心

  • 禅学,镜像神经元理论与书法

  • What can neuroscience learn from contemplative practices?

  • The Mirroring Gaze — Center for Action and Contemplation

  • Mirror Neurons, Neuroplasticity and Awareness of Awareness

  • 神经科学可从冥想实践中学到什么?

  • 镜像凝视 - 哈佛大学行动和冥想的研究中心

  • 镜像神经元,神经可塑性与觉性的悟道

  • ​张大我水墨艺术

  • 书法,水墨艺术与镜像神经元国际传播中的探索

  • 诗歌,电影与镜像神经元国际传播中的探索

  • Sex = Mirror Neurons! | ScienceBlogs

  • Mirror Neurons and Sexual Behavior

  • Sex Differences in Neuroanatomy of the Human Mirror Neuron System

  • 性=镜像神经元,美国《科学杂志》 | ScienceBlogs

  • 镜像神经元和性行为:性健康,性冥想与书法实践

  • 人类镜像神经系统神经解剖学的性别差异

  • ​亨利 ·  米修与当代舞蹈

  • 语素文字(英语:logogram,来自古希腊语:λόγος“词”和γράμμα“字符”),又称表语文字,是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字。它和表音文字不同:表音文字是表示语音的文字,表音文字的一个字位表示一个音位或者音位的组合。

  • 表意文字语素文字)与表音文字不同。表音文字是表示语音的文字,表音文字的一个字位表示一个音位或者音位的组合。

  • 字位也称字素,由表音文字中的音位推理而来,回顾甲骨文“福”分解后成五个不同的字位,每个字位有其独特的字素含义,同时每个字素也是独立的视觉效果或者独立的艺术作品。

  • 现代艺术临摹与传统古典写实临摹:米开朗基罗的传统古典写实临摹至今500年历史,写实临摹成为了一条学习传统古典写实艺术必要的定律。那么在现代艺术中,人们只追求创作和独立发明,临摹是禁区,绝不提倡。但是,汉字书法,超现实主义艺术与镜像神经元的实验研究的方式即是一种现代艺术临摹的过程,这种现代艺术临摹具有特殊的意义,能量和创造力,是一种比传统古典写实临摹更有挑战性,这种临摹需要客体对主体更多的分析,提炼概念,将极简的主体通过镜像神经元的被刺激连接后或创作更极简的新作品,或更具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或许其他艺术风格,例如:cut-outs,omboridary,collage等等不同的被解构了的艺术游戏。这是我们的另一个有意义的重大发现。

  • 位/字素与现代艺术探索。

  • ​古文字解构哲学。

  • 视觉单位、字素、解构、潜意识与当代艺术。

  1. 犒赏系统(英语:reward system)是一组神经结构,旨在维护动机显著性(也就是动机、需求、喜好等)、联想学习(主要依靠增强和古典制约)和正面情感(尤其是以愉悦感为核心的情感)。[5]犒赏通常是极具诱惑的刺激,能够引导出满足欲望的行为。

  2. 亚里士多德的情绪反应理论范例

Examples of Ethos, Logos, and Pathos

 

Aristotle's "modes for persuasion" - otherwise known as rhetorical appeals - are known by the names of ethos, pathos, and logos. They are means of persuading others to believe a particular point of view. They are often used in speech writing and advertising to sway the audience.

 

Meaning of Ethos, Logos, and Pathos

Aristotle used these three terms to explain how rhetoric works:

 

"Of the modes of persuasion furnished by the spoken word there are three kinds. The first kind depends on the personal character of the speaker [ethos]; the second on putting the audience into a certain frame of mind [pathos]; the third on the proof, or apparent proof, provided by the words of the speech itself [logos]. Persuasion is achieved by the speaker's personal character when the speech is so spoken as to make us think him credible."

 

Ethos (sometimes called an appeal to ethics), then, is used as a means of convincing an audience via the authority or credibility of the persuader, be it a notable or experienced figure in the field or even a popular celebrity.

 

Pathos (appeal to emotion) is a way of convincing an audience of an argument by creating an emotional response to an impassioned plea or a convincing story.

 

Logos (appeal to logic) is a way of persuading an audience with reason, using facts and figures

Mirror Neurons Painting by Pawel Zakrzew

Mirror Neurons Painting by Pawel Zakrzewski-镜像神经绘画/波兰画家

Screen Shot 2019-03-12 at 11_56_13 PM_pn
Screen Shot 2019-03-12 at 11_56_30 PM_pn

书作金文“首”(赵宏/中国)与西方剪贴艺术(Sibylle/德国)的镜像神经绘画实验

"许多研究艺术与神经美学的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可将他人的行为映射到我们自己的体感脑细胞系统中,该系统通过大脑和身体传达这种感觉,帮助我们感知艺术、分析艺术、模仿艺术、和跟随艺术以及将对象的情感被模仿。

IMG_8988.JPG

JOHN MORGAN(约翰 · 摩根)

Screen%20Shot%202017-12-23%20at%202.58_e

PORN & MIRROR NEURON

色情 · 大我艺术 · 镜像神经元

(点击图片阅读)

傳播正能量
Give This World Good Energy
- 约翰 · 摩根

Robert Hartwell,Harvard

哈佛大学神经学教授留言:

阎教授,9月份我们再合作,书法和神经美学,这是本世纪最有意义的研究!

期待

诚挚的

R. H.

杜教授,中国资深艺评人

“祝贺闫老师!这些研究对人类自我认识有重要意义。镜像神经元理论是活跃学科,对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及所有人文学科的研究有重要影响,尤其与人本心理学的共情心及阿德勒的社会认同心有深层关联和理”论支撑!谢谢分享!预祝闫老师再获硕果。

约翰 · 摩根简历

BIO, JOHN MORGAN (Weihong Yan)

  • 美中教育、中国文化海外本土化及高级商业咨询顾问。

  • 现任美国世界中国学研究学会首席执行官;休 • 麦考(银行家,美国银行行长)当代艺术中心国际委员会主席,美国高等教育禅学会会员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 2006~2017年,美国北卡州费佛尔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第46所(现112所)孔子学院美方院长。

  • 艺术评论人、策展人。

  • ​多语种翻译。

研究方向:

  •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学、中西美学与跨文化比较研究与推广。

  • 汉字书法文化与美国STEM/STEAM教育研究。(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和Mathematic数学)

  • 汉字书法文化与脑可塑性研究。

譯著:

  • 《說文解字》540部首,德文和英文翻譯。

  • 英文翻譯漢字講述的文明脈絡》2014年中國最美的書。

John Morgan (Weihong Yan),

American curator, author, US-China strategist in education, culture and Business Senior Consultant and strategic specialist and research professor of Chinese studies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China. He is also the CEO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Chinese Studies.

Academic:

1.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ocus on Chinese studies.

2.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an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3.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neuroplasticity. 

-----------------------------------------------------

Contact Info:

Weihong Yan

y.weihong@gmail.com

86-13903511910 (China)

001-980-428-0550 (USA) 

Add: 16747 Crosshaven Dr. Charlotte, NC 28278, US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