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Digital Literacy in the US Education

执笔:约翰 · 摩根

用技术改变美国教育

2019年3月22日,《中国美术报》登载该文章。

点击播放视频

 

March 24th, 2019, Beijing

“如果用过去的观念教授今天的学生,那将是剥夺孩子们的未来。”

— 约翰 · 杜威

“If we teach today as we taught yesterday, we rob our children of tomorrow.”

— John Dewey

“技术可以成为'翅膀',让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飞得更远,更快,如果我们允许的话。“ 

-  Jenny Arledge

 "Technology can become the “wings” that will allow the educational world to fly farther and faster than ever before

if we will allow it." — Jenny Arledge

 

21世纪人们必须完成的三大基本教育阶段

即:

第一,识字素养教育(Literacy)

第二,数字素养教育(Digital Literacy)

第三,技术素养教育(Technology Literacy)

— Johny Morgan

21世纪,一个科技急速发展时代,互联网技术正在占据每个人的生活角落。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孩子日常接触到的最重要的学习工具。 这种影响下,美国教育体系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教师们已经意识到,学生天生有着以多种形式获取知识的喜好,对求知有着巨大的好奇心,而传统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足够的能力应对未来。“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我们就会毁掉他们的明天。”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的“互联网素养”(即Digital Literacy,又译为数字素养教育),才是真正对他们的未来负责的教育。

 

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丹娜-博伊德(Danah Boyd)博士曾撰文,强调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互联网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取技术技能和计算机知识的把握,学习管理与运用,使得他们完全熟练进入到今天的数字世界。”

2010-2016,美国教育部的两份白皮书

 

2010年,美国教育部正式向全美颁布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白皮书”(以下简称NETP),将 “转换传统教育体系、以互联网技术帮助每一个学习者” 列为教育改进的主要方向。首页以美国教育部长邓肯(Arne Duncan) 的一段话开头:“如果技术革命只发生在那些已经拥有金钱和教育的家庭,那么它并不是一次真正的革命。”邓肯部长指出:为了充分实现和发挥技术在我们教育系统中的益处,并提供真正的学习体验,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实践中有效地使用技术(包括互联网)。此外,教育部门的利益相关者应致力于共同努力,利用技术改善美国教育。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者和教师、研究人员、技术开发者、资助者、学生和每一个社区成员。

在此推动下,数年之内,全美的教学体系与模式实现了一个高效的转换:

  • 互联网技术从学习工具转变为改善学习的方式,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体验;

  • 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并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获得指导;

  • 在大数据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了解是哪些因素影响或干扰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 教师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更先进的软件;

  • 全美任何一所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实现了高速上网。

2016年,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计划办公室向全美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题目是:《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重新认识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又一次将互联网技术应如何应用于教育的问题,正式作为国家教育的一个指导方向提出来:“虽然我们可以为过去五年的进展感到自豪,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并列出了未来战略的实施规划:

  • 创造性地改造互联网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鸿沟;

  • 增强技术支持、进一步加大资源有效性的研究力度;

  • 设立十年教师专业技术的培训发展计划;

  • 支持学习者使用校外技术进行学习;

  • 消除学校、图书馆和家庭访问互联网设备之间的差距;

  • 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适当使用大数据分析来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推进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并为学生家庭和教师的提供可视化的沟通渠道;

  • 监督已有评估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尤其是对综合能力的评价;

  • 未来互联网大数据的整理、归纳和及时运用。

 

时隔五年先后推出的两份“白皮书”,先后被列入国家紧急优先项目。这也显示出全美教育界在互联网技术上的共同希望和愿景,以及强大的战略行动计划。“确保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机会实现个人成长和繁荣梦想,并在全球经济中保持强盛的竞争力”,是两份白皮书的共同宗旨。

 

在线课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美国艺术教育与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艺术教育,在美国通常称作艺术数字素养教育,当下美国的艺术教育界,学者们已经达成共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必将成为未来趋势,其中尤为引起他们关注的,是在线课程、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在线课程:现阶段主要指大学学位在线远程网络教育体系,如麻省理工艺术学术学位在线教育、索斯比艺术学院研究生在线远程教育,以及哈佛大学艺术与设计在线网络课程。其中,哈佛大学艺术与设计在线网络课程,基于传统也超越传统和当代,以其独特、新颖和鲜明的实用色彩与创新意识,受到好评。

 

我们看看一下部分课程设置:

  • 《吉萨金字塔:古埃及艺术与考古学》

  • 《19世纪的歌剧》,以多角度了解19世纪三部规范歌剧的音乐和文化影响:梅耶贝尔《新教徒》,《莱茵的黄金》和《奥赛罗》

 

人工智能:2017年,谷歌的在线学习网站“与谷歌AI一起学习”(Learn with Google AI)上线,标志着人工智能与网络教育的结合正式开启,并将成为未来大趋势之一。2019年1月4日,美国第一家人工智能技术课程体系在宾夕法尼亚蒙托尔学区开始使用。

以下为美国当下六项最受好评的免费在线人工智能课程:

  • 与谷歌AI一起学习/Learn with Google AI

  • 谷歌-机器学习/Google – Machine Learning

  • 斯坦福大学-机器学习/Stanford University – Machine Learning

  • 哥伦比亚大学–机器学习/Columbia University – Machine Learning

  • Nvidia  - 计算机基础知识视觉深度学习课程/Nvidia – Fundamentals of Deep Learning for Computer Vision

  • 麻省理工学院- 自驾车的深度学习/MIT – Deep Learning for Self Driving Cars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又称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一项变革性的技术。它的应用,将使借助互联网的学习由静态向动态跨越,鼠标将会被手指代替,未来的学习者们不再会静静坐在那里获取知识和信息,教育技术成功地使学习成为协作、互动和体验。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下,学习将在有趣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课程中进行,大千世界被带入课堂,学生可以自由地“游览”于中国的故宫、长城,古希腊的历史遗迹中。美国威尔克斯大学教授斯卓克(Kathy Schrock)总结说,在艺术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显然有更强的功能,也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

也正是这个原因,将AR / VR / MR结合在一起的虚拟现实技术,虽然更多地还只停留在构想层面,却仍备受期待。以美国Magic Leap公司为例,虽然它还没有真正出售任何“商品”,但其估值已经达到了45亿美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技术改造教育在未来具有的无限可能性。

IMG_6973.JPG

YOU WILL BE SUCCESFUL

 IF YOU ARE better AT DIGITAL LITERACY!

你未来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具备技术素养能力 

~ 约翰 · 摩根

傳播正能量
Give This World Good Energy
- 约翰 · 摩根
DSC_0921 2.jpg

JOHN MORGAN(约翰 · 摩根)

约翰 · 摩根简历

BIO, JOHN MORGAN (Weihong Yan)

  • 美中教育、中国文化海外本土化及高级商业咨询顾问。

  • 现任美国世界中国学研究学会首席执行官;休 • 麦考(银行家,美国银行行长)当代艺术中心国际委员会主席,美国高等教育禅学会会员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 2006~2017年,美国北卡州费佛尔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第46所(现112所)孔子学院美方院长。

  • 艺术评论人、策展人。

  • ​多语种翻译。

研究方向:

  • 汉字书法与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学习。(汉字5000年与人工智能)

  • 汉字艺术与技术素养教育。

  •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学、中西美学与跨文化比较研究与推广。

  • 汉字书法文化与美国STEM/STEAM教育研究。(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和Mathematic数学)

  • 汉字书法文化与脑可塑性研究。

翻譯:

  • 《說文解字》540部首,德文和英文翻譯;

  • 英文翻譯《漢字講述的文明脈絡》2014年中國最美的書。

John Morgan (Weihong Yan),

American curator, author, US-China strategist in education, culture and Business Senior Consultant and strategic specialist and research professor of Chinese studies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China. He is also the CEO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Chinese Studies.

Academic:

1.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ocus on Chinese studies.

2.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an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3.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neuroplasticity. 

-----------------------------------------------------

Contact Info:

Weihong Yan

y.weihong@gmail.com

86-13903511910 (China)

001-980-428-0550 (USA) 

Add: 4736 Hedgemore Dr. Unit P, Charlotte, NC 28209, USA.

bottom of page